当前位置:凯发天生赢家 > 文章阅读 > 正文

刘禹锡典故-凯发天生赢家

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,充满传奇色彩。早年聪明勤奋的他熟读各种儒家经典,再加上很多文学前辈的指导,他在文坛上开始崭露头角。游学长安时的他凭借自己的才华逐渐得到了很多士人的赞誉,他的影响力也更为巨大了。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文学影响力,他在贞元九年(793年)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,同年登博学鸿词科。步入官场之后的他在最初的政治生涯中还是比较顺利的,逐渐做到了监察御史。

后来他和韩愈、柳宗元一起在御史台任职并且结为好友。因为政治上的机缘巧合,他的才华志向很受当时已经进入决策系统的王叔文的器重与赏识,并且被委以重任。在这段时间中,刘禹锡的政治热情极为高涨,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。“二王刘柳”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,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、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,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,很快就宣告失败。

随后他们遭遇了巨大的政治迫害,这个集团里的骨干有的死,有的被流放,其中柳宗元和刘禹锡也被无情地贬谪。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,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八司马事件”。这是刘禹锡仕途生涯中的重要事件。尽管后来,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,但是早已经是“物是人非事事休”了。

奉诏回朝之后,刘禹锡写下了《元和十一年,自朗州召至京,戏赠看花诸君子》,其中的“种桃道士何处去,前度刘郎今又来”触怒了当时的执政者,因此又被贬为连州刺史。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字狱,让人不禁感叹刘禹锡的悲惨命运,其实也是因为他和当时的执政者观念相悖,所以政治打压也就不可避免了。所以,刘禹锡注定在政治生涯中的经历会非常坎坷不顺,起伏多变。

起伏多变的人生经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反映——比如他所创作的大量寓言诗,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,又比如他创作的许多赋都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。在多次被贬又被召回京的经历下,他感触颇多,百感交集。下面这首《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》就是在他在宦海沉浮后写下的:

曾随织女渡天河,记得云间第一歌。

休唱贞元供奉曲,当时朝士已无多。

——唐 刘禹锡 《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》

这首诗的题目中所说的这位旧宫人,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,在郡主出嫁之后,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,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。前两句“曾随织女渡天河,记得云间第一歌”写的是过去的繁盛。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,而只说所唱之歌,来之不易,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,才有机会学到,而所学到的,又是“第一歌”,不是一般的,则其动听悦耳自然可知。

后两句“休唱贞元供奉曲,当时朝士已无多”写当时他所处的环境——从唐德宗以后,已经换了好几位皇帝,朝廷的政局变化很大,很多的事情已经是沧海桑田了。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,仍然还活着的,已经不是很多了。此时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,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(805年)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但很快就失败的政治斗争,加上老朋友相继去世,自己衰老,真是感慨万千。所以,无论她唱得多么好,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。

这首诗充满了刘禹锡的满心感怀与无限伤感,也是在多舛的人生命运中的一种排解愁绪的表达。正所谓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”,沧海桑田之中,刘禹锡的这种伤感就更容易为人所感知了。

文字|青舟(三度平台签约作者)

摄影|方叨叨(三度平台特邀摄影师)

随机文章

  • 2021-12-08
  • 2021-12-09
  • 2021-12-10
  • 2021-12-10
  • 2021-12-10
  • 2021-12-11
  • 2021-12-12
  • 2021-12-12
网站地图